-
【經濟】 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外貿總額是GDP的四倍。經濟長期高速增長,1960~1984年間GDP年均增長9%。1997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但并不嚴重。2001年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經濟出現2%的負增長,陷入獨立之后最嚴重衰退。為刺激經濟發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識經濟轉型,并成立經濟重組委員會,全面檢討經濟發展政策,積極與世界主要經濟體商簽自由貿易協定。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金融、貿易、制造、旅游等多個產業遭到沖擊,海峽時報指數創五年內新低,經濟增長為1.1%。2009年跌至-2.1%。新政府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加強金融市場監管,努力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提升投資者信心并降低通脹率,并推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政策。2010年經濟增長14.5%。2011年,受歐債危機負面影響,經濟增長放緩。
國內生產總值(2011年):2381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1年):50123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11年):4.9%。
貨幣: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
對美元匯率(2011年平均):1美元=1.2579新加坡元。
通貨膨脹率(2011年):2.8%。
失業率(2011年):2.2%。
【資源】 自然資源匱乏。
【工業】 主要包括制造業和建筑業。2011年產值為924.4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1%。制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工產品、生物醫藥、精密機械、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農業】 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占國土總面積1%左右,產值占國民經濟不到0.1%,主要由園藝種植、家禽飼養、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等構成。絕大部分糧食、蔬菜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進口。
【服務業】 包括零售與批發貿易、飯店旅游、交通與電訊、金融服務、商業服務等,系經濟增長的龍頭。2011年產值為1564.4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7.6%。
【旅游業】 外匯主要來源之一。游客主要來自東盟國家、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2010年接待外國游客1317.1萬人次(不含陸地入境的馬來公民),酒店住房率86.5%。主要景點有:圣淘沙島、植物園、夜間動物園等。
【交通運輸】 交通發達,設施便利。是世界重要的轉口港及聯系亞、歐、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
鐵路:以地鐵為主,設65站,全長109.4公里。另建有輕軌鐵路,全長28.8公里,設31站,與地鐵相連。
公路:總長約32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3公里,一級公路613公里。
水運: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是世界最大燃油供應港口。有200多條航線連接世界600多個港口。2011年港口處理貨運總量5.31億噸,集裝箱總吞吐量3000萬箱。
空運: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勝安航空公司。新加坡樟宜機場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目前已開通至60個國家188個城市的航線,各國81家航空公司平均每周提供約4400班次的定期飛行服務。2011年航班起降15.5萬架次,客運量4650萬人次,貨運量181.6萬噸。
(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貿工部)
【財政金融】近年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新元):
2009
2009
2010
2011
收入
413.8
514.5
445.8
510
支出
374.7
558.1
327.5
468
盈余
39.1
-43.6
118.3
42
截至2011年12月,外匯儲備為2451.7億美元。無外債。
【對外貿易】 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新元):
2008
2009
2010
2011
總額
9276.5
7474.1
9020.6
9744
出口額
4767.6
3911.2
4788.4
5147.4
進口額
4508.9
3562.9
4232.2
4596.6
差額
258.7
348.3
556.2
550.8
主要出口電子真空管、加工石油產品、辦公及數據處理機零件、數據處理機和電訊設備等,進口電子真空管、原油、加工石油產品、辦公及數據處理機零件等。主要貿易伙伴為:馬來西亞、歐盟、中國、印尼和美國。
【對外投資】 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大力向海外投資。截至2010年底,對外直接投資總額達34070億新元,增長9.1%,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務業和制造業。主要直接投資對象國為中國、英屬維克京群島、英國、馬來西亞。
【外國資本】 截至2010年底,新加坡共吸引海外直接投資6186億新元,增長7.9%,多集中在金融服務業和制造業。主要直接投資來源國為美國、荷蘭、日本、英國。
【著名公司】 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 Pte Ltd.)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國有控股公司之一。成立于1974年,由財政部全資擁有,直接對財政部長負責。擁有政府關聯企業1000余家,總資產近1300億新元,涉及交通、船舶修理及工程、電力與天然氣、通信、傳媒、金融服務、房地產與酒店、房地產管理和咨詢、建筑、休閑與娛樂等行業。近年來,淡馬錫公司加速實行私營化,下屬企業中已有10家大型集團上市。目前,該公司僅對4家下屬企業持有100%的股份,而對其他大多數企業控股均在50%以下。公司主席現為丹那巴南,執行董事何晶。
【人民生活】 201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0123美元。政府統一修建公共組屋,居民住房擁有率達88.6%。人均壽命82歲,識字率96.1%(15歲以上),每萬人擁有18名醫生,每千人擁有 私車110輛。
閱讀: 41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