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關系
中德1972年10月11日建交,關系發展順利。1989年德參與對華制裁。1992年科爾政府開始調整對華政策,1993年制定以中國為重點的亞洲戰略,兩國關系全面恢復。
近年來,兩國高層互訪頻繁,雙邊關系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004年5月雙方宣布在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框架內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伙伴關系,并建立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機制。2010年7月雙方發表《中德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公報》,并同意建立政府磋商機制。2014年3月中德關系進一步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
2013年5月25日至27日,李克強總理訪德,雙方發表《聯合新聞公報》。9月6日,主席在出席二十國集團圣彼得堡峰會期間同默克爾總理會見。2014年3月主席同默克爾總理在荷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期間簡短寒暄。同月28日至30日,主席對德進行國事訪問,分別同高克總統、默克爾總理會談,雙方發表《關于建立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10月9日至12日,李克強總理第二次訪德,與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雙方發表以“共塑創新”為主題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訪德期間,李克強總理還同默克爾共同出席第七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赴漢堡出席第六屆中歐論壇漢堡峰會。2015年2月6日至7日,楊潔篪國務委員出席第5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期間分別會見默克爾總理、施泰因邁爾外長。3月15日至20日,馬凱副總理赴德國出席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和中國合作伙伴國活動并主持首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6月26日至29日,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訪德。11月15日,主席同默克爾總理在安塔利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簡短寒暄。12月19日, 外交部長王毅在德國柏林與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舉行首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
默克爾2005年11月任總理以來,重視發展對話關系。2014年7月6日至8日,默克爾在總理任期內第七次訪華。主席、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分別會見默。2015年7月14日至15日,德國副總理兼經濟與能源部長加布里爾訪華,主席予以會見。10月29日至30日,默克爾總理任內第八次訪華,主席、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分別會談、會見。李克強總理同默克爾總理共同訪問安徽并出席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座談會。2016年3月20日至24日,高克總統對華進行首次國事訪問,主席、李克強總理、劉云山同志分別會談、會見。兩國元首共同出席2016中德青少年交流年開幕式。4月8日至10日,施泰因邁爾外長訪華并同王毅外長舉行第二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華,李克強總理、楊潔篪國務委員分別會見。6月12日至14日,默克爾總理任內第九次訪華并舉行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主席、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分別會談、會見。
二、經貿關系
雙邊貿易:多年來德一直是我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2002年我超出日本成德在亞洲最大貿易伙伴。2015年,雙邊貿易額為1567.8億美元,同比減少11.8%,其中中國對德國出口額為691.6億美元,同比減少4.9%;進口額為876.2億美元,同比減少16.6%,逆差184.6億美元。我從德主要進口機電設備、鐵路、汽車及船舶等運輸設備、化學品、光學、醫療儀器等;對德主要出口電器、機械設備、紡織原料及制成品、化學品和玩具等。
對華投資:德是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16年3月底,中國累計批準德大企業業在華投資項目9099個,德方實際投入261.6億美元。
德在華投資領域主要為汽車、化工、發電設備、交通、鋼鐵、通信等,大部分為生產性項目,技術含量高,資金到位及時。在德中資機構超過2700家。
截至2016年3月底,經中國商務部核準的中國對德國非金融類投資70.7億美元。
財政、技術合作:德是對華提供發展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1985年,兩國政府簽訂了財政合作協定。財政合作領域主要涉及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醫療、扶貧、軌道交通及金融等領域。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德國中國商會、在德投資促進機構宣布成立,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正式啟動。當前,中德財政合作已逐步提升為互惠互利的合作,促進性貸款成為合作的主要資金來源。
1982年,兩國簽訂技術合作協定。援助形式有技術合作項目、糧食援助、緊急援助、項目外獎學金生和資助研討會。德是歐洲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截至2016年3月底,我從德引進技術累計22132項,金額724.2億美元。
2003年4月,德政府決定,在兩國財政合作框架內向我緊急提供價值1000萬歐元的醫療設備抗擊“非典”,是向中國提供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之后,德政府及各界累計向我提供價值約2400萬歐元的援助,并將中德發展援助項下的2000萬歐元用于災后重建,是向我提供援助最多的歐洲國家。
金融合作: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5家中資銀行已在德設立12家分行,人民銀行在德設立代表處。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在2011年6月首輪中德政府磋商期間宣布在人行駐法蘭克福代表處內設立外匯交易室。2014年3月,人民銀行與德國聯邦銀行簽署《關于在法蘭克福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的諒解備忘錄》。6月,中國銀行法蘭克福分行被指定為人民幣法蘭克福清算行。7月,默克爾訪華期間,中方宣布向德方提供800億元的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額度(RQFII)。兩國保險業監管機構于2001年9月簽署保險監管合作備忘錄。2014年10月舉行的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達成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確定,兩國正式啟動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機制,中方由主管金融、經濟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主持對話,德國聯邦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代表德方共同主持該對話。兩國財政部各自牽頭,兩國央行及金融監管部門參加對話。2015年3月,馬凱副總理率團赴德舉行首輪對話。
三、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交往與合作
文化:兩國于1979年簽訂文化交流協定。近年來文化交流活躍。2001年9月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加了第三屆柏林“亞太周”。2002年4月,中德簽署了《關于中德互設文化中心的會談紀要》。2005年11月雙方簽署了新的文化合作協定,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正式奠基。此外,“中德對話論壇”正式成立并舉行首次會議。德國于2007年至2010年在華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德中同行”。2008年,中德博物館項目“中國在德累斯頓· 德累斯頓在中國”舉行,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正式啟用。此外,德是2007年北京國際書展主賓國,中國是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主賓國。2010年7月,中德簽署了《關于2012年在德國舉辦“中國文化年”的諒解備忘錄》。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以及巴伐利亞國家繪畫收藏館聯合在北京舉辦《啟蒙的藝術》大型展覽。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中國文化年”系列活動在德40余個城市舉行。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同默克爾共同宣布“2013/2014中德語言年”開幕。2014年7月,李克強總理同默克爾在北京天壇會見出席中德語言年閉幕式活動的兩國青少年代表。2015年5月至9月,“中國8”當代藝術展在德國舉行。2016年3月,兩國元首共同宣布2016中德青少年交流年開幕。
科技:中德兩國于1978年10月簽訂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在此協議框架下,雙方還簽訂有航天科技合作協定、海洋研究和海洋技術合作協議。1993年雙方簽署《中德政府在環境與發展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和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德兩國政府間科技合作的《會談紀要》。1995年雙方簽署了《關于成立中德高科技對話論壇的諒解備忘錄》。1997年4月中德高技術對話論壇成立。2000年10月18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與德意志研究聯合會共建的“中德科學促進中心”成立。12月中德環境合作大會在北京召開,發表加強中德環境合作聯合聲明。2003年12月,首屆中德環境論壇召開,迄已舉辦5屆。2005年11月,中德在北京共同舉辦了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并通過了旨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北京宣言》。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研究機構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弗朗霍夫等機構建有合作伙伴關系。2006年11月,中德雙方共同舉辦2005北京世界可再生能源大會,并通過旨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北京宣言》。2008年10月,科技部長萬鋼訪德,與德國教育與研究部長沙萬舉行會談,并與默克爾總理共同出席第三屆德國機械制造峰會開幕式。2009年“中德科教年2009/2010”啟動。2010年7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期間,中德發表《中德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公報》,表示支持設立“中德替代動力平臺”,加強電動汽車領域合作。2011年6月,首輪中德政府磋商期間,雙方發表《中德關于建立電動汽車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近年來,兩國科技合作更趨深入,在半導體照明技術、“清潔水”、“未來城市”等多個領域搭建起新的合作平臺。2014年10月舉行的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達成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確定,兩國建立互利共贏的創新伙伴關系,2015年共同舉辦“中德創新合作年”。
教育:80年代以來兩國教育交流發展很快。2002年4月,兩國簽訂《關于相互承認高等教育等值的協定》,這是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此類協定。德還是我最大的職教合作伙伴。截至2015年底,中德合作在德建立17所孔子學院和3所孔子課堂。中國從1974年起向德派遣留學人員。2012年8月,雙方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外交部關于共同舉辦中德語言年活動的聯合意向性聲明》。2013年至2014年,兩國在對方國家互辦語言年。2014年3月,中國教育部與德國教研部簽署《關于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全面升級兩國在教育和科學交流的聯合意向性聲明》。10月,中國教育部與德國教研部簽署《關于支持中德兩國高校開展可持續創新科研合作的聯合聲明》。中國工信部與德經濟與能源部簽署《關于中國作為2015年漢諾威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合作伙伴國的聯合聲明》。
軍事交往:1976年兩國在各自使館互設武官處。2001年2月和2002年3月,兩國國防部長實現了互訪。2001年9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出訪歐洲時,訪問了德國海軍威廉軍港。2003年,德聯邦國防軍總監察長施耐德漢上將訪華。2005年6月,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梁光烈上將訪德。2006年10月,施耐德汗上將再次訪華。2007年4月,德國防部長容訪華。2008年9月,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訪德。2010年5月,德聯邦國防軍副總監多拉中將訪華。11月,德國防部長古滕貝格訪華。除高層互訪外,雙方還建立和完善了多層級對話和磋商機制。1997年中德兩國國防部首次工作對話在德舉行,迄已舉行15輪;2002年中德兩國首輪防務戰略磋商啟動,迄已舉行7輪。2005年首屆中德高級軍官安全政策研討班在德舉行,目前已成功舉辦10屆。此外,兩軍在軍兵種、后勤、測繪、后備力量建設等領域的往來與合作富有成效,人員培訓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
旅 游:2002年7月,中德簽署了《關于實施中國公民團組赴德國旅游的諒解備忘錄》,2003年2月中國公民赴德旅游團首發團成行。2015年,德國來華人數為62萬人次,同比減少5.9%,是我在歐盟第一大客源國。我內地居民出境首站赴德57.14萬人次,同比增長1.18%。
省州交往:截至2015年底,兩國已建立81對友好省州(市)關系。
四、重要雙邊協定與協議
名 稱/簽訂時間
《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 1972年10月11日
《海運協定》 1975年10月31日
《民用航空運輸協定》 1975年10月31日
《科學技術合作協定》 1978年10月9日
《中國在漢堡和聯邦德國在上海設立總領館的協議》1979年10月24日
《文化合作協定》 1979年10月24日
《衛生合作協議》1980年5月16日
《鐵路合作協議》 1981年9月22日
《農業科學技術合作議定書》 1981年11月23日
《所得和財產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1985年6月10日
《財政合作協定》 1985年6月10日
《關于建立兩國外交部間磋商制度議定書》1988年10月31日
《環境合作協定》 1994年9月26日
《關于中國在慕尼黑和德國在廣州增設總領館的協定》1995年7月13日
2000年6月29日至7月1日, 朱镕基總理在德國訪問期間, 兩國簽署了:
《兩國政府關于在經濟、工業和技術領域合作的協定》
《中德法律交流與合作協議》
《中德基礎設施合作諒解備忘錄》
2002年4月8日至13日,江澤民主席在德國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
《關于中德相互承認高等教育等值的協定》
《關于中德互設文化中心的會談紀要》
《關于實施中國公民團組赴德國旅游的諒解備忘錄》
2003年12月1日至4日,施羅德總理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關于相互增設總領事館協議》
2004年5月2日至5日,溫家寶總理在德國訪問期間,兩國發表了《具有全球責任的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并簽署了:
《中德有關中國東北工業振興領域科技合作備忘錄》
《中德關于開展計量合作的協議》
2004年12月6日至8日,施羅德總理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
《中德關于在北京中南海與柏林聯邦總理府之間建立直通保密線路的協議》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國經濟與勞動部關于在中小企業領域加強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2005年11月10日至13日,胡錦濤主席在德國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
2006年9月13日至14日,溫家寶總理訪德期間,兩國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家庭、老人、婦女和青年事務部關于中德青年交流的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開展醫藥經濟和生物技術合作的框架協議》
2007年8月26日至29日,默克爾總理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成立能源工作組的框架協議和關于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成立環保技術和循環經濟工作組的框架協議》
2009年1月28日至29日,溫家寶總理訪德期間,雙方發表《中德關于共同努力穩定世界經濟形勢的聯合聲明》并簽署了德國三大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辦展協議及8項中德經貿合作協議和合作意向。
2010年7月默克爾總理訪華期間,兩國發表《中德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公報》。
2011年6月28日,溫家寶總理與默克爾總理共同主持首輪中德政府磋商期間,兩國發表《首輪中德政府磋商聯合新聞公報》,中德相關部門簽署了:《關于同意德方在沈陽設立總領館的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安全部關于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國西門子公司關于延續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關于進一步深化兩國在職業教育領域全面合作、共同設立中德職教聯盟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關于建立中德生命科學創新平臺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中國作為2012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伙伴國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德國聯邦交通、建設與城市發展部與德國能源署簽署關于建筑節能與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食品、農業及消費者保護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合作的共同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與技術部關于便利和促進中德雙向投資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與技術部關于成立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司法部關于深化交流與合作的共同聲明》
2012年8月30日,溫家寶總理與默克爾總理共同主持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期間,兩國發表《展望未來的中德戰略伙伴關系——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聯合聲明》,中德相關部門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生物技術和醫藥經濟工作組繼續進行合作的框架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能源工作組繼續進行合作的框架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外交部關于共同舉辦中德語言年活動的聯合意向性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關于在半導體照明技術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關于拓展在電動汽車和氣候保護方面合作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關于汽車燃料經濟性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勞動和社會部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關于進一步發展中德環境伙伴關系行動的聯合意向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食品、農業和消費者保護部沼氣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進一步促進雙向投資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建立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衛生部關于公共衛生應急與災害醫學合作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關于加強中德海洋與極地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2013-2020)
2012年10月11日,韋斯特維勒斯特維勒外長訪華期間,兩國外長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外交部關于全面加強合作的共同意向聲明》。
2013年5月25日至27日,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兩國發表《中德關于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的聯合新聞公報》,中德相關部門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改革委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在節能和提高能效領域加強合作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德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為中德企業開展投資合作提供法律支持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食品、農業及消費保護部關于深化農業領域合作意向的聯合聲明》
《中國孔子學院總部與德國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常務秘書處關于加強語言教學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國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與德國柏林洪堡大學關于設立中國研究基金教席的備忘錄》
2014年3月28日至29日,主席訪德期間,兩國發表《建立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德相關部門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關于中國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設立總領事館的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對所得和財產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關于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成立節能和提高能效工作組的框架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和能源部關于在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
《中國人民銀行與德國聯邦銀行關于在法蘭克福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的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教育研究部關于中德“清潔水”創新中心的聯合意向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教育與研究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全面升級兩國在教育和科學交流的聯合意向性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食品與農業部關于中德農業中心的框架協議》
2014年10月9日至12日,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兩國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中德相關部門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關于加強創新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關于支持中德兩國高校開展可持續性創新科研合作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教育和研究部關于“2015科學年:未來城市”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交通和數字基礎設施部關于在創新驅動技術和相關基礎設施領域深化拓展合作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和能源部關于中國作為2015年漢諾威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合作伙伴國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食品與農業部農業合作戰略規劃(2015-2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和能源部關于加強市場監管領域法律與政策交流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衛生部衛生合作執行計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航天局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宇航中心關于探索與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2015年3月15日至20日,馬凱副總理訪德期間,兩國發表了《首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聯合聲明》。
2015年10月29日至30日默克爾總理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關于共同舉辦2016年中德青少年交流年的聯合意向性聲明》。
2016年6月12日至14,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總理共同主持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期間,兩國發表《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聯合聲明》,中德相關部門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外交部關于在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開展三方合作的意向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和能源部關于進一步深化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門子股份公司關于延續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關于繼續推進中德創新平臺和青年創新創業伙伴計劃的聯合意向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交通和數字基礎設施部關于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戰略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勞動和社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環境、自然保護、建設和核安全部關于加強中德環境伙伴關系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交通與數字基礎設施部關于加強交通與燃料戰略及政策措施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食品與農業部關于加強可持續農業領域合作的共同意向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關于成立中德可持續發展中心的聯合意向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和能源部在中德經濟合作聯委會框架下的聯合意向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衛生部關于建立創新醫療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中德智能制造(江蘇)研究所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