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贊比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ambia)。
【面積】 752614平方公里。
【人口】 1463萬(2014年),大多屬班圖語系黑人。有73個民族,奔巴族為最大部族,約占全國人口的33.6%。官方語言為英語,另有31種部族語言。80%的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首都】 盧薩卡(Lusaka),人口310萬。海拔1280米,10月最熱,日平均最高氣溫31℃,最低18℃;7月最涼,日平均最高氣溫23℃,最低9℃。
【重要節日】青年節:3月12、13日。非洲解放日:5月25日。獨立日:10月24日。

【簡況】非洲中南部內陸國家,東接馬拉維、莫桑比克,南接津巴布韋、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西鄰安哥拉,北靠剛果(金)及坦桑尼亞。大部分地區海拔1000~1500米。屬熱帶草原氣候,5~8月為干涼季,氣溫為15~27℃,9~11月為干熱季,氣溫為26~36℃,12月至次年4月為雨季。年平均氣溫18℃~20℃。
公元9世紀,贊境內先后建立過盧巴、隆達、卡洛洛和巴羅茲等部族王國。1889~1900年,英國人羅得斯建立的“英國南非公司”逐漸控制了東部和東北部地區。1911年,英國將上述兩地區合并,以羅得斯的名字命名為“北羅得西亞保護地”。1959年,北羅得西亞聯合民族獨立黨(簡稱民獨黨)成立,發動群眾通過“積極的非暴力行動”爭取民族獨立。1964年1月,北羅得西亞實現內部自治,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獨立,定國名為贊比亞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內。民獨黨領袖卡翁達任首任總統。1973年卡翁達取消多黨制,實行由民獨黨執政的“一黨民主制”。1990年恢復多黨制。1991年11月舉行多黨選舉,多黨民主運動(簡稱多民運)領袖奇盧巴當選總統,1996年11月連任。2001年12月,多民運領袖姆瓦納瓦薩當選總統,2006年10月連任。2008年8月,姆瓦納瓦薩總統因病在巴黎病逝。10月30日,贊舉行總統補選,多民運候選人、代總統班達當選總統。2011年9月,贊比亞舉行總統、議會和地方政府“三合一”大選。愛國陣線領袖薩塔當選贊總統。2014年10月,薩塔總統在倫敦病逝。2015年1月20日,贊比亞舉行總統補選,愛國陣線候選人倫古當選贊比亞新一任總統,任期至2016年8月。
【經濟】 經濟主要包括農業、礦業和服務業,其中以銅開采和冶煉為主體的礦業占重要地位。獨立后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濟發展較快,此后由于國際市場銅價下跌,政府國有化政策失誤等原因,經濟陷入困境。多民運執政以來,大力推行經濟私有化和多元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05年達到重債窮國完成點,獲巨額債務減免,外債由2005年底的55億美元降至2006年底的6.35億美元。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礦業遭受較大沖擊,經濟下滑。2009年經濟明顯復蘇。2010年礦業公司復產、增產勢頭良好,玉米獲得歷史性豐收。2011年,世界銀行將贊列入低水平中等收入國家。近年來,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但2014年以來,受國際市場銅價下跌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面臨困難有所增多。

2015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23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17美元。
經濟增長率:3.5%。
匯率(2016年7月):1美元≈9.8克瓦查。
通貨膨脹率:21.1%。
外貿總額:131億美元。
外匯儲備:30億美元。
【資源】自然資源豐富,以銅為主。銅蘊藏量1900萬噸,約占世界銅總蘊藏量的6%,素有“銅礦之國”之稱。鈷是銅的伴生礦,儲量約35萬噸,居世界第二位。此外還有鉛、鎘、硒、鎳、鐵、金、銀、鋅、錫、鈾、綠寶石、水晶、釩、石墨、云母等礦物。全國森林覆蓋率為45%。
【工礦業】采礦業較發達,是國民經濟主要支柱之一。其主體是銅礦和鈷礦的開采和冶煉。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礦業僅增長2.4%。2009年,隨著國際市場銅價回升,礦業增長勢頭強勁,盧姆瓦那、盧安夏等大型銅礦先后投產或復產。2015年,銅產量為71萬噸。
制造業較落后。獨立前,工業制成品基本依賴進口。獨立后,政府積極致力于發展國有制造業。多民運執政后,對制造業實行私有化。1998年以后,制造業得到較快發展。食品、飲料、煙草、紡織和皮革等行業產值約占整個制造業的75%。
【能源】 主要來自于水利、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進口外,其它基本能自給。贊水利資源豐富,蘊含發電量6000兆瓦,2014年裝機容量為2203兆瓦。原為電力出口國。因對主要發電站進行整修,發電量大幅下降,2005年11月開始自南非和剛果(金)進口電力。贊主要從中東、安哥拉進口石油。從中東進口的石油船運至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港,再通過坦贊輸油管道送至恩多拉市的煉油廠。
【農業】 農業是贊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全國約三分之二人口從事農業。目前開發的可耕地面積為620萬公頃,只占全部可耕地的14%。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小麥、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煙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給。贊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統,農作物抗災能力較弱。
【旅游業】 有世界著名的維多利亞瀑布和19個國家級野生動物園,其中卡富埃國家公園占地面積最大。贊還辟有32個狩獵管理區。游客人數保持增長勢頭。2013年8月,贊比亞和津巴布韋聯合舉辦了第20屆世界旅游組織大會。
【對外貿易】主要出口銅、鈷、鋅、木材、煙草、食糖、咖啡等,其中銅出口是贊主要的外匯來源。主要進口機械設備、石油、化工產品、醫藥和紡織品等。主要出口國為瑞士、中國、南非、剛果(金)和埃及等,主要進口國為南非、剛果(金)、中國、印度等。2015年出口額為59億美元,進口額為72億美元。
【人民生活】 贊比亞國民平均壽命為52歲,嬰兒死亡率為10.2%。貧困率較高。贊比亞艾滋病人感染率為14.3%。近年來,贊比亞政府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顯著成績,除部分偏遠和農村地區外,已經基本實現向所有艾滋病感染者低費用發放藥物。目前全國有2.2萬名專業醫護人員,每千人中有1.4名臨床工作者,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千人2.5名臨床工作者標準。
【軍事】 正規軍3.5萬人,其中陸軍2.2萬人、空軍約6000人,另有國民服務隊(準軍事部隊)7000人、警察2.5萬人。武器裝備主要來自中國、前蘇聯、美國、意大利、加拿大、德國等。
【對外關系】 奉行不結盟和睦鄰友好的對外政策,強調外交多元化,主張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注重經濟外交,把爭取外援、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作為外交工作的重點。重視發展與西方的經濟合作,爭取援助和投資,同時也注意保持獨立性。英國、歐盟、美國和日本是贊主要援助、投資伙伴。與非洲國家保持傳統友好關系,積極致力于南部非洲政治、經濟一體化與和平解決地區沖突,支持非洲聯盟建設。重視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日本和印度等大國的關系。
贊作為非盟、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總部設在盧薩卡)、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成員國,重視上述地區組織和“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在解決沖突、促進地區團結、實現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積極參與地區事務,將地區合作和政治、經濟一體化置于優先地位,關注非洲地區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