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工作時間長,就業率高
無薪延長工作時間
德國最新的工資協議導致更長的工作時間,法國的行動就在德國政策變化之后。兩國的區別在于,雖然德國的工作時間增加了,但沒有增加補貼的跡象。
西門子首當其沖,將每周工作時間從35小時提高至40小時。巴伐利亞市政府將老年雇員的工作時間從38.5小時提高至40小時,年輕雇員的工作時間則增至42小時。戴姆勒·克萊斯勒將研發中心的工作時間從35小時提高到40小時,其他談判協議也隨之而來。
德國原本是出于對來自前社會主義國家的低工資競爭做出回應。現在,2004年5月加入歐盟的十個國家的平均工資大約是德國西部的七分之一。
這些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某些人認為參與競爭的努力無濟于事。但是,由于德國生產效率要高得多,增加工作時間以有效削減人力成本的做法看起來值得一試。這對歐洲其他國家而言樹立了一個榜樣。法國的下一步可能是無薪延長工作時間。
“勞動合成謬誤”理論
工會反對延長工作時間的抗議建立在“勞動合成謬誤”的理論之上。根據這一觀點,這樣的政策毫無經濟利益,因為經濟學中的勞力總和是固定的。因此,工作時間延長10%只會導致就業率下降10%。
這個觀點盡管看上去頗有道理,但它是錯誤的。在同酬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是使歐洲更具競爭力的有效方法,對工人和雇主的負擔比降低工資更輕。
更長的工作時間將促進經濟增長,因為如果人們工作時間更長,資本也就積累越多。除了全天24小時輪班的地方,延長人們白天的工作時間能提高資本利用率。因此,工作時間延長10%就像經濟生產資本儲備增加10%一樣。社會財富將有跳躍式增長,生產力將會即刻提高。
“勞動合成謬誤”理論
假定加長工作時間與雇傭更多的人是一回事情。但事實上,它們是不同的。可立即完成延長工作時間。然而,由于雇傭更多的員工,特別是需要新的實物投資,時間長,成本高,延長工作時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