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老鄉帶老鄉”的緣故,國內出國務工的工人越來越多,他們中的一些先行者因接到了海外用工項目,如今已經晉升為返鄉招工的跨國包工頭。
在2011年一場招聘現場,被老鄉們團團圍住的被稱為老張的就是其中一個。
小平頭,羊毛西裝,時而普通話,時而家鄉話,據說還會講幾句希伯來語,一副精明干練的樣子。10年前,老張出國“打洋工”,作為一個瓦工匠,他先后去過以色列、利比亞、科威特等國。出國務工之余,他學會了希伯來語,5年前成了返鄉招工的“包工頭”。
前不久,老張回老家來招工,主要是為他在科威特的新項目選拔人手。他表示,眼下除了招人去科威特外,經他招去利比亞出國務工的100多老鄉還沒有回來過年。
在老張看來,出國當建筑工人沒有什么學歷和語言要求。只要專業手藝好、為人本分,有兩年工作經驗以上,都可以出國“打洋工”。相比國內,“打洋工”最大的不同是不用打游擊地去接項目,一年到頭每天宿舍工地的兩點一線,每天都有活干。
“打洋工”10年,老張認為最難的還是遠在異國他鄉的不適應。最大的困難是孤獨和想家。”而現在,“打洋工”農民工多半是集體行動。平常休息時,除了打電話之外,他們還學會了上網用QQ視頻聊天。
河南某中介公司,是2002年底國家商務部批準成立的專業外派出國勞務經營公司,而該公司總經理從1988年起開始接觸出國勞務派遣工作。
在他看來,除建筑工人之外,這兩年,護士、電子產品生產線工人、網吧網管、縫紉工、水手等帶有更高技術含量的工人,在河南省外派務工人員中不斷增加。
據他們介紹,即便不去中東、非洲等敏感地區做建筑工人,中國出國務工的選擇還有許多。其中,水手、護士、幼師等擁有一定技術技能的工作在一些老齡化發達國家很吃香。
在出國打工招聘現場,新加坡某國際奢侈品服裝專賣店就有招聘營業員的需求。該崗位對學歷要求并不高,年齡19至29歲,英語流利的高中、中專、技校生均可報名。其中,本科學歷底薪起步為1800新幣(約合人民幣9300元),而非本科學歷起薪為1400新幣(約合人民幣7200元).
也有的保姆去加拿大打洋工,每天工作8小時,有雙休,月薪最低15000元,工作兩年即可申請綠卡。
而“濟南一村莊上百村民憑電焊技術移民澳洲”的新聞最近也成了街談巷議的焦點。
民工兩年凈賺20萬
30多歲的鄧翔柯沒出國前,在國內各地干木工工程,一個月收入最多時達7000元。不過由于工程活不固定,他一年下來最多只有七八月有事可做,到年底還是掙不到多少錢。
2010年夏天經湖北老鄉介紹,鄧翔柯去利比亞參加遠大集團的一個施工項目,月工資達到14800元。“護照、體檢、來去飛機票,當地食宿等費用都是用工單位承擔,出國打工兩年以上,施工單位還可以承擔中間回國過春節的差旅費。出國務工,只要找到正規的施工單位,你的收入基本都可以算著凈賺回國的。”
打洋工的興起,不僅讓出國務工者長了見識,還讓他們在各個方面超越國內打“土工”的親戚朋友。
然而并不是每個出國務工人員都能得到很好的待遇,香港獨立記者張翠容就在以色列遇到中國出去的“打洋工”人員,并且還跟有些人交了朋友。張翠容對本刊記者說:“王大哥是一個從江蘇跑到以色列建造定居點的農民工,為了到以色列掙每個月1000美元的工資,王大哥交了16萬元的中介費,在以色列忍受每天14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
“如果找不到好的中介公司,最好不要出去干那些工作。中國人真是肯吃苦,那都是人家本地人不干的活。”張翠容非常氣憤,并表示盡自己所能為那些“打洋工”的工人討個說法。
“如果找不到好的中介公司,最好不要出去干那些工作。中國人真是肯吃苦,那都是人家本地人不干的活。”張翠容說。
出國打工的大軍越來越壯大,出國之前必須了解到出國打工的利弊得失,權衡之后再做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