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業務整體情況
2015年,內地向澳門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73258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1 00人,是累計派出人數最多的地區,其中對外承包工程項下勞務人員479人,同比減少637人;對外勞務合作項下勞務人員72779人,同比增加2737人,占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數量的99.3%。澳門持續三年位居內地第二大海外勞務市場。2015年期末在澳各類勞務人員121995人,同比增加71 12人,其中承包工程項下期末在外1581人,同比增加187人;對外勞務合作項下期末在外120414人,同比增加6925人,占期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數量的98.7%,顯然,澳門勞務市場以勞務合作項下為主導。
對外勞務合作項下新簽勞務人員合同工資總額達到17.78億美元,同比增長3.53億美元;勞務人員實際收入總額14.99億美元,同比增長4.9億美元。內地輸澳勞務人員從事的主要行業為紡織服裝、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其大企業業和住宿餐飲業占比較大,分別達到了32.1%和25.3%。
(二)主要工作成果
2015年,在兩地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內地與澳門勞務合作服務大局、迎難而進,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一是推動內地輸澳勞務逆市增長。據特區政府統計,年末內地在澳勞工11.6萬人,同比增長5.1%(當年新增5700人)。內地在澳勞務超過5千人的行業有:建筑業3.8萬人、酒店飲食業3.5萬人、批發零售業1.7萬人、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0.9萬人。
二是妥善應對勞資糾紛突發事件。據統計,全年累計離澳的內地勞工5.5萬多名:其中3萬名建筑勞工退場;先后6個建筑地盤發生群體勞資糾紛,涉及980多名內地勞工。當年發生的群體勞資糾紛,均在法治軌道上得到穩妥處理。
三是創建珠海服務基地集中培訓。這是一項創新實踐,也是一個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借助特區政府培訓資源,統一安排內她勞工(試點期間為地盤建筑勞工)入澳前低費用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確保勞工知曉在澳務工的法定權利和義務,并開展職業安全健康訓練。截至1 2月底,該基地共集中培訓引次(每次6小時),特區勞工局派出164人次培訓專員,實有勞工4428人參加,其中3154人參加職安卡考試(1274人已有職安卡),考試合格率92.5%。考試合格勞工在第二天即可入澳領取職安卡。
四是助力緩解輸澳勞務工作難題。中資(澳門)職業介紹所協會(下稱協會)主動促請內地主管部門調整完善有關政策,公安部于201 5年4月茌全國取消辦理出境證件異地核查手續,使內地勞工入澳效率大幅提升。針對新入澳外勞開具無犯罪記錄公證事宜,多方促請特區政府主管部門接受協會工作建議。針對商務部布置的《內地對澳門特別行政區開展勞務合作管理辦法》(草案)修訂工作,精心組織各職介所研討報送相關修改意見建議。針對內地輸澳家政人員合作試點情況,積極推動兩地政府部門在珠海召開總結工作座談會,對下一步政策取向達成共識。
五是搞好專題調研提供決策參考。組織商務部研究院課題組完成的《內地與澳門勞務合作持續穩定發展問題研究》報告,獲得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二等獎,牽頭和參與研究的《澳門人力資源建設思路及若干政策建議》、 《內地輸澳勞務培訓問題調研報告》、《珠澳通關新政實施情況分析及建議》、 《關于澳門特區巴土司機緊缺問題與建議》等均得到中聯辦領導肯定性批示。協會編印《澳門勞務合作》5期, 《共建共贏之路》(協會成立10周年紀念)畫冊已印發,擴大了內地輸澳勞務正面影響力。
六是改善服務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協會在著力為職介所提供服務的基礎上,注重在特區政府、雇主、勞工三方面增強服務功能。比如服務特區政府方面,協會茌應對群體勞資糾紛和突發事件時與特區勞工局、人資辦、治安警察局密切配合、有效互動。協會積極配合推廣新法規制度,組織職介所參加“在線填寫非專業共同合作聲明書系統”、 “在線網上續期”培訓,邀請特區勞工局、人資辦來協會講解外雇法、職安健制度、最低工資法案、勞動債權保障制度等又如服務雇主方面,協會組織葡京和新葡京酒店、、澳、馬建筑公司與職介所負責人在201 5年5月赴江蘇務實對接,建立儲備人才基地。相關雇主分別在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招聘錄用合格人才,對化解“招工難”進行了有益探索。再如服務勞工方面,協會為電信公司提供上門服務創造條件,同時促請保險公司不斷改善服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