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2009年1月下旬,馬朝野矛盾激化,首都等地發(fā)生嚴重騷亂和流血沖突。3月17日,拉瓦盧馬納納總統(tǒng)在部分嘩變軍隊壓力下被迫交權并流亡國外,反對派領導人、原首都市長拉喬利納宣布自任總統(tǒng)。非盟、南共體中止馬成員國資格,美國、法國、歐盟等譴責拉喬利納違憲奪權。4月30日,非盟成立國際接觸小組主導解決馬政治危機。在非盟、南共體等斡旋下,8月以來,馬各政治派別經(jīng)過多輪和談簽署馬普托協(xié)議及其補充文件,就過渡期主要安排達成一致。但此后拉喬利納單方面宣布提前舉行立法選舉,馬政治和解進程陷入僵局。2010年3月,非盟宣布對拉喬利納及其108名主要支持者實施制裁。4月,拉喬利納與前總統(tǒng)拉瓦盧馬納納等派別在南非比勒陀利亞舉行新一輪談判,但無果而終。11月,拉喬利納政權單方面舉行修憲公投并宣布成立第四共和國,遭到其他各派的抵制。2011年3月,拉喬利納派等100余個政黨和政治團體簽署南共體提出的解決危機路線圖。馬三位前總統(tǒng)派對路線圖內容持異議。6月,南共體在南非桑頓召開特別首腦會議討論南共體路線圖,決定在其中增加允許拉瓦盧馬納納等海外流亡人士回國內容。7月,非盟和安會開會審議南共體路線圖,決定支持南共體桑頓會議有關決議。9月以來,在南共體斡旋下,除前總統(tǒng)拉齊拉卡派外,馬主要政治派別先后簽署南共體解決馬危機路線圖及其實施框架。11月,馬新過渡政府宣告成立;12月,過渡期國會和最高理事會宣告成立。2012年3月,過渡期獨立選舉委員會宣告成立。8月,馬宣布將于2013年5月和7月分別舉行總統(tǒng)和議會選舉。12月,南共體在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舉行特別峰會,會議重申拉瓦盧馬納納應無條件回國,建議拉喬利納與拉瓦盧馬納納均不參加總統(tǒng)選舉。此后,拉瓦盧馬納納、拉喬利納先后宣布放棄參選總統(tǒng)。2013年2月,馬宣布總統(tǒng)和議會選舉將分別推遲至當年7月、9月舉行。
【憲法】 1992年8月19日通過“第三共和國憲法”,經(jīng)1995年9月、1998年3月和2007年4月三次修訂。憲法賦予總統(tǒng)直接任命總理、解散議會的權力,任期5年,可連任兩屆,由直接選舉產(chǎn)生;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均需三分之二的多數(shù)方可中止總統(tǒng)權力;地方政權實行自治。2007年修憲取消了自治省,設立擁有行政和財政自治權的地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2010年11月馬過渡政權推動全民公投通過新憲法,宣布正式成立第四共和國。新憲法主要內容包括將總統(tǒng)任職年齡由40歲降為35歲,并將總統(tǒng)最高連續(xù)任職期限由三屆改為兩屆。
【議會】 根據(jù)“第三共和國憲法”,馬實行兩院制,由國民議會(L’Assemblée Nationale)和參議院(Le Sénat)組成。國民議會議員任期5年,通過普選,按照黨派得票比例產(chǎn)生。2007年9月選舉產(chǎn)生的國民議會有127名議員。參議院議員任期5年。三分之二的參議員由國民議會議員和市鎮(zhèn)委員選舉產(chǎn)生,其余三分之一為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界代表,經(jīng)合法成立的組織和集團提名,由總統(tǒng)任命。任命可因特定原因取消。2008年4月成立的參議院有參議員33人。拉喬利納上臺后,國民議會和參議院被解散。2011年12月,馬過渡期最高理事會和過渡期國會宣告成立,其主席分別為多蘭·拉索盧蘇瓦(Dolin Rasolosoa)和馬米·羅科托阿里韋盧(Mamy Rokotoarivelo)。
【政府】現(xiàn)過渡政府于2011年11月21日組建,共有32名成員:總理、政府首腦讓·奧梅爾·貝里齊基(Jean Omer Beriziky),負責發(fā)展和領土整治事務的副總理哈喬·海里韋盧納·安德里亞奈納里韋盧(Hajo Andrianainarivelo),負責經(jīng)濟和工業(yè)事務的副總理皮埃羅·布圖扎扎(Pierrot Botozaza),外交部長皮埃羅·拉喬納里韋盧(Pierrot Rajaonarivelo),農業(yè)部長羅蘭·拉瓦圖曼加(Roland Ravatomanga),商務部長奧爾加·拉馬拉松(女,Olga Ramalason),新聞部長阿里·洛朗·拉阿雅松(Harry Laurent Rahajason),文化和遺產(chǎn)部長埃利婭·拉韋盧馬南楚阿(女,Elia Ravelomanantsoa),分權部長呂菲娜·齊拉納納(女,Ruffine Tsiranana),水務部長朱利安·雷布扎(Julien Reboza),國民教育部長雷吉斯·馬諾羅(Régis Manoro),畜牧業(yè)部長伊漢塔·蘭德里亞曼德蘭圖(女,Ihanta Randriamandranto),能源部長內斯托爾·拉扎芬德魯阿里亞卡(Nestor Razafindroariaka),高等教育部長艾蒂安·伊萊爾·拉扎芬德希貝(Etienne Hilaire Razafindehibe),技術教育和職業(yè)培訓部長讓·安德烈·恩德雷曼賈里(Jean Andre Ndremanjary),財政部長埃里·拉喬納里馬曼皮亞尼納(Hery Rajaonarimampianina),公職部長塔貝拉·蘭德里亞馬南楚阿(Tabera Randriamanantsoa),武裝力量部長呂西安·拉庫圖阿里馬西(Lucien Rakotoarimasy),石油部長貝爾納貝爾納·馬塞爾(Bernard Marcel),司法部長克里斯蒂娜·拉扎納馬哈蘇瓦(Christine Razanamahasoa)等。
【司法機構】 設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法院、高等憲法法院。最高法院包括終審法院、國務委員會和審計法院。首席院長和總檢察長是最高法院首長。現(xiàn)任首席院長夏爾·拉貝圖庫塔尼(Charles Rabétokotany),總檢察長埃德松·貝爾特利埃· 拉維隆薩拉瑪(Edson Berthelier Ravelontsalama)。最高司法法院由最高法院首席院長、2名終審法庭庭長、2名上訴法院院長、2名國民議會議員、2名參議員組成。高等憲法法院由9名成員組成,任期7年,不得連任。其中3名成員由總統(tǒng)任命,2名由國民議會任命,2名由參議院任命,2名由最高司法委員會選舉產(chǎn)生。院長由總統(tǒng)任命,現(xiàn)任院長讓·米歇爾·拉喬納利武尼(Jean Michel Rajaonarivony)。
【政黨】馬目前有286個政黨,主要政黨情況如下:
(1)“我愛馬達加斯加黨”(Tiako I Madagasikara),前執(zhí)政黨。前身為拉瓦盧馬納納創(chuàng)建的“我愛馬達加斯加協(xié)會”,在拉競選總統(tǒng)活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拉就任總統(tǒng)后于2002年7月將其轉變?yōu)檎h。2004年12月,該黨在塔那那利佛召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章、黨綱,選舉產(chǎn)生了黨主席和10名政治局成員。2008年5月21日,該黨召開第二次黨代會,選舉產(chǎn)生新一屆15名政治局成員。主席為伊萬·蘭德里亞桑德拉特里尼烏尼(Yvan RANDRIASANDRATRINIONY),總書記為伊武阿西納·拉扎菲馬海法(Ivohasina RAZAFIMAHEFA)。
(2)眾評社(Asa Vita Noifampitsarana),1997年1月28日成立,是1996年底總統(tǒng)大選時,在各地自發(fā)成立的支持總統(tǒng)候選人諾貝爾·拉齊拉胡納納(Norbert Ratsirahonana)競選委員會基礎上創(chuàng)建。主張建立法制國家,致力于國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和建立正常社會經(jīng)濟秩序。2001年底總統(tǒng)選舉中支持拉瓦盧馬納納。在2002年12月立法選舉中贏得國民議會8個席位;在2003年11月市鎮(zhèn)選舉中,成為繼“我愛馬達加斯加黨”和獨立人士之后獲席位最多的政黨。主席拉齊拉胡納納。
(3)社會民主聯(lián)盟(Rassemblement pour Le SocialDémocrate),前身為前總統(tǒng)齊臘納納1956年12月創(chuàng)建的社會民主黨。1992年社民黨分裂,以馬爾松·埃瓦里斯特(Marson Evarsite)為首的一派成立新黨“社會民主聯(lián)盟”。該黨1998年曾參加前總統(tǒng)拉齊拉卡的執(zhí)政聯(lián)盟,2000年底因其總書記讓·歐仁·武依納希奇(JeanEugèneVONINAHITSY)被當局監(jiān)禁而退出。在2001年底的總統(tǒng)選舉中支持拉瓦盧馬納納。2002年底立法選舉時,埃瓦里斯特與武依納希奇在支持現(xiàn)政權等問題上發(fā)生嚴重分歧。埃率領一派與“我愛馬達加斯加黨”和眾評社組成民族團結聯(lián)盟聯(lián)合競選,以武為首的另一派則以社會民主聯(lián)盟名義參選。2003年9月,武另立新黨新社會民主聯(lián)盟。社會民主聯(lián)盟現(xiàn)任主席為埃瓦里斯特。
(4)爭取馬達加斯加發(fā)展黨(Parti Militant pour le Développement de Madagascar),原卑賤者爭取政權黨,1972年成立,曾主張社會主義。1990年全面調整黨綱,放棄社會主義,主張尊重人權和個人自由,實行真正的自由經(jīng)濟,并改為現(xiàn)名。主席馬南達菲·拉科托尼里納(Manandafy Rakotonirina),拉瓦盧馬納納交權后,曾任命其為總理負責組建新政府,后被拉喬利納驅逐。
(5)新社會民主聯(lián)盟(RPSDVAOVAO),2003年9月,從社會民主聯(lián)盟脫離出來的新黨。該黨認為拉瓦盧馬納納政府在使國家走出困境方面毫無建樹,主張成立過渡政府,通過新憲法和新選舉法,要求拉瓦盧馬納納接受其關于尊重地區(qū)平衡、承諾民族和解和就是否允許外國人在馬購買土地舉行全民公決等三項主張。現(xiàn)任主席武依納希奇,總書記法哈羅·拉桑巴松(FAHARORATSIMBALSON)
(6)馬達加斯加復興行動黨(Action pour la Renaissance de Madagascar),前身為馬達加斯加革命先鋒黨。拉齊拉卡第一次執(zhí)政時創(chuàng)建,1976年3月19日成立,1994年3月改為現(xiàn)名。主張在馬建立社會主義。拉齊拉卡任該黨總書記至1997年2月,就任總統(tǒng)后辭去總書記職務。1997年11月召開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chǎn)生新總書記,并決定該黨以促進民主,發(fā)展自由經(jīng)濟為宗旨,不再提倡社會主義。拉齊拉卡在2001年12月總統(tǒng)選舉中敗北后,該黨內部出現(xiàn)嚴重分裂。總書記皮埃羅·拉左納里韋盧(Pierrot Rajaonarivelo)。
(7)火炬領袖社(Association Libéralisme et Action Démocratique pour la Renaissance Nationale,馬文Leader Fanilo),1992年7月成立,主要成員為拉齊拉卡時期工商業(yè)企業(yè)家。主張消除貧困和愚昧,通過人道自由主義實現(xiàn)發(fā)展,建立良政和法治,最終把馬建成自由、民主的現(xiàn)代社會。總書記馬納塞·埃蘇阿維盧芒德魯蘇(Manassé Esoavelomandroso)。
【重要人物】安德里·拉喬利納:1974年5月30日生于塔那那利佛。出身商界。擁有廣告公司、私人電臺、電視臺等。2007年底以獨立人士身份戰(zhàn)勝“我愛馬達加斯加黨”候選人當選首都塔那那利佛市市長。2009年1月底以來與拉瓦盧馬納納政府矛盾激化,多次組織大規(guī)模集會。3月17日拉瓦盧馬納納交權后,宣布自任總統(tǒng)。
閱讀: 38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