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基礎較好的國家之一。實行以私營經濟為主、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混合經濟”體制,私營經濟占整體經濟的70%。農業、服務業和工業是國民經濟三大支柱,茶葉、咖啡和花卉是農業三大創匯項目。旅游業較發達,為主要創匯行業之一。工業在東非地區相對發達,日用品基本自給。肯獨立后,經濟一度發展較快。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世界經濟形勢影響,經濟陷入困境,80年代中期得到恢復。90年代初因政局動蕩、西方停援及自然災害等原因,經濟滑坡。2001年以來,肯經濟止跌并開始復蘇。2003年以來肯政府實行嚴格的宏觀經濟穩定政策,加大調整財政政策力度,實施積極貨幣政策,深化結構改革,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勢頭。2008年肯政府正式啟動2030年遠景規劃,提出優先發展旅游業、農業、服務業、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等重點產業,爭取年均經濟增長10%,到2030年將肯發展成新興工業化和中等發達國家。受2008年初大選危機、旱災及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旅游業受重創,農業大幅減產,約1000萬人面臨饑荒威脅;出口大幅下挫,財政赤字擴大,失業率攀升至近年新高。2009年,肯尼亞政府推出經濟振興計劃,降低存貸利率,發行政府債券,優先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等產業,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經濟呈現強勁復蘇勢頭,西方和新興大國對肯投資大幅增加。但債務沉重、基礎設施陳舊及腐敗嚴重和治安不良等問題仍制約經濟發展。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415億美元,經濟增長率4.6%(資料來源:2013年6月《經濟季評》)。1美元兌換85.88肯尼亞先令(2013年6月)。
【資源】礦藏主要有純堿、鹽、螢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銀、銅、鋁、鋅、鈮和釷等,除純堿和螢石外,多數礦藏尚未開發。森林面積8.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5%。林木儲量9.5億噸。
【工業】獨立以后發展較快,門類比較齊全,是東非地區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以制造業為主,制造業以食品加工業為主。工業主要集中在內羅畢、蒙巴薩和基蘇木三市。齊貝吉政府執政后采取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肯制造業年均增長5.5%。2007年制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總產值6037億肯先令,增長8.1%,凈增產值1766億肯先令,增長6.2%。從業人員26.13萬,增長2.3%。2010年出口加工業產值為317億肯先令,增長4.4%。較大的企業有煉油、輪胎、水泥、軋鋼、發電、汽車裝配等廠。85%的日用消費品產自國內,其中服裝、紙張、食品、飲料、香煙等基本自給,有些還供出口。2008年6月肯正式啟動2030年遠景規劃,目標是2030年將肯建成新興工業化國家,大力發展制造業是其重點之一。
【農牧漁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2007年肯農業增長率為2.3%,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其出口占肯總出口一半以上。2008年受大選危機及旱災影響,增長為-5.1%。2010年因天氣好轉、政府補貼提高和主要出口農作物國際市場價格上揚等有利因素,增長6.3%。全國80%以上人口從事農牧業。可耕地面積約9.2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6%),其中已耕地占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肯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小麥和水稻。正常年景玉米基本自給,小麥和水稻嚴重依賴進口。肯農業部制定了2008-2012年發展規劃,并計劃將農業財政預算從目前的3.43億美元(占政府預算的3.8%)提高到占政府預算的8%。肯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占據歐盟31%-36%的市場份額,2010年花卉出口量14.71萬噸,茶葉、咖啡、玉米、小麥、大米和牛奶產量分別為39.9萬噸、4.2萬噸、3.58萬噸、19.97萬噸、7.25萬噸和5.157億升。肯還是世界上除蟲菊主產國,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80%。漁業資源豐富,大多來自境內的淡水湖泊,其中維多利亞湖每年捕魚量20余萬噸,占漁業生產總量的80%以上。2007年漁業產量16.72萬噸,其中淡水魚16萬噸,海水魚0.7萬噸。2011年,因不利天氣條件和農資產品價格上升等因素,農業增速大幅收窄,僅為1.5%。2012年,因為主要糧食作物豐收,農業產值增長3.8%。
【旅游業】支柱產業,直接創造就業25萬人,間接就業55萬人。2007年因政府加大對傳統市場和遠東市場的推廣力度,來肯外國游客數量達181萬人次,增長13.5%;旅游業收入達654億肯先令,增長16.4%,其中來自外國游客的收入達613億肯先令,增長23.6%。2008年初受肯大選危機影響,游客數減半,旅游業增長為-36.1%,2009年有所恢復。2010年旅游業收入737億肯先令,增長17%,外國游客數量161萬人次,同比增長8%。2011年旅游業收入同比增長32.8%,達979億肯先令,全年入境外國人恢復到180萬人次水平。2012年受國際經濟形勢持續疲軟影響,旅游業收入下降1.9%至960億肯先令,入境外國游客減少6.1%至170萬人次。主要旅游點有內羅畢、察沃、安博塞利、納庫魯、馬賽馬拉等地的國家公園、湖泊風景區及東非大裂谷、肯尼亞山和蒙巴薩海濱等。
【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2007/08財年,肯政府基礎設施投入翻一番,達167億肯先令,其中公路投入居首位。2007年公路運輸產值占運輸業總產值的50.4%,同比增長9.7%。
公路:肯公路網總長6.4萬公里,但其中僅9000多公里瀝青路,且目前大多路況較差。齊貝吉總統執政以來,加大對公路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將其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2004年世界銀行向肯提供2.07億美元用于肯交通項目,歐盟也向肯交通項目提供了融資。2007年肯政府公路支出預算達8300萬美元。2007年肯車輛注冊量為85324輛,同比增長61.5%。2011年肯車輛注冊量為205841輛。
鐵路:總長2765公里,為窄軌鐵路,機車83輛。2007年貨運量230萬噸,增長21.8%,客運里程14000萬公里,減少47%。2010年貨運產值41億肯先令。
水運:蒙巴薩港是東非最大港口,有21個深水泊位、2個大型輸油碼頭,可停泊2萬噸級貨輪,總吞吐量可達2200萬噸, 2008年8月起開始24小時運轉。2012年肯貨物總吞吐量增長9.9%,達2192萬噸。
空運:全國共有3個國際機場,4個國內機場和400多個小型或簡易機場。肯尼亞航空公司開設40余條國際航線,在全球設有98個辦事處。2007年旅客總量703.9萬人次,增長11.3%。
管道運輸:1978年建成蒙巴薩-內羅畢輸油管,現已擴建至納庫魯、埃爾多雷特和基蘇木。
【財政金融】財政收入主要靠稅收。2007/2008財年肯中央政府財政收入(含外國無償援助)增長21.4%,達4733億肯先令;支出增長39%,達5992億肯先令。2010/2011財年政府支出9983億肯先令,同比增長24%。2012/2013年度財政預算總額1.4599萬億肯先令(約合176億美元),同比增加26.5%,赤字2503億肯先令(約合30億美元),占GDP的6.5%。
2009年底,國際儲備40億美元,債務總額8603億肯先令,以長期債務為主,其中外債4297億肯先令,占GDP的21%。2010年,債務總額占GDP的42.3%,同比上漲4.7個百分點,其中外債5345億肯先令,占債務總額的50.2%。
2008年,肯共有42家商業銀行、1家非銀行金融機構、2家抵押金融公司、2家住宅協會和95家匯兌機構,其中四大商業銀行——巴克萊銀行、渣打銀行、肯尼亞商業銀行和肯尼亞國民銀行業務總量占肯金融業的60%。2010年銀行借貸利差為12.4%。
2013年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17%,通脹率4.05%。
【對外貿易】在國家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出口額增長24.7%,為5110億肯先令,進口額增長39.8%,為1.3萬億肯先令,貿易逆差繼續擴大至7890億肯先令,同比上升49.7%。2010年經常項目赤字1992億肯先令,同比上漲54%。
主要出口商品為茶葉、咖啡、花卉、水泥、劍麻、除蟲菊、純堿、皮革、肉類和石油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原油、機械、鋼鐵、車輛、藥品、化肥等。2007年主要出口國為烏干達(16.6%)、英國(9.8%)、荷蘭(8.3%)、坦桑尼亞(8%);主要進口國為阿聯酋(11%)、中國(10%)、印度(8.6%)和沙特阿拉伯(7.7%)。
【外國資本】肯自1963年獨立以來,一向重視吸收利用外國資本為本國經濟建設服務。1964年政府頒布實施《外國投資保護法》。目前,英、美、德、法等國在肯設有數百家公司,投資領域遍及農業、工業、商業、旅游、金融、交通運輸等部門。2007年外國直接投資7.28億美元。
【外國援助】主要援助國和國際組織有日本、德國、英國、美國、法國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開發協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非洲開發銀行、歐洲發展基金和環球基金等。外援主要用于農業、軍事、交通運輸、教育、衛生、電訊及社會發展項目。【人民生活】2007年肯勞動人口1620萬。全國貧困率45.9%,人均壽命54歲。2008年,肯人口中艾滋病感染者140萬;2010年15-49歲人群感染率為6.3%。肯普通民眾的就醫狀況較差,2010年肯有各類衛生醫療機構7111家,增長6.2%;醫療系統從業人員10.03萬人,增長5.1%;每10萬人擁有醫生252人,增長2.0%。2010年警方接報案件兩7.08萬件,下降2%;在押囚犯8.86萬人,下降18%。2007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中將肯尼亞人類發展指數列為世界177個國家中的第148位。
閱讀: 21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