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甸全國85%以上民眾信奉佛教,約有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緬甸佛塔和寺院比比皆是,人們對佛教的信仰很虔誠。
進寺廟佛塔和見僧人,一定要脫鞋、脫襪,因為緬甸人認為鞋是最骯臟物品。另,不可穿短裙、短褲。
在緬甸,宗教習俗禁忌婦女登上佛塔的塔基。
佛教齋戒月(公歷八、九、十月,緬語稱瓦期),一般不舉行婚禮、遷居等喜事。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一般不喜歡別人摸自己的頭。緬甸人視婦女的筒裙為不潔,嚴禁婦女把簡裙晾曬在超過人頭的高度。緬甸男人十分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鉆過。
很多緬甸人忌吃牛肉。
緬甸節日可分為兩類,即法定節日和民間節日,在緬甸民眾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定節日包括:獨立節為1月4日,紀念緬甸1948年1月4日獨立日;聯邦節為2月12日,1947年2月12日昂山簽署《彬龍條約》決定成立緬甸聯邦;農民節為3月2日,紀念1945年3月2日抗日勝利;建軍節為3月27日,初為抗日節,1955年改為建軍節;工人節為5月1日,即國際勞動節;烈士節為7月19日,紀念1947年7月19日昂山將軍等人遇難;民族節為12月1日,紀念1920年12月1日仰光大學學生抗英罷課。
緬甸的民間節日包括:潑水節通常為4月中旬(緬歷1月底2月初),一般持續4天,第5天為緬歷新年首日;浴榕節通常在4月下旬,緬歷2月月圓日舉行。緬人將菩提樹(榕樹)視為佛的化身,在最炎熱干旱季節給榕樹淋水,有希望佛教弘揚光大之意;點燈節在10月,緬歷7月月圓日。傳說佛祖在雨季時到天庭守戒誦經3個月,到緬歷7月月圓日重返人間。人們張燈結彩迎接佛祖歸來;敬老節在10月,緬歷7月。傳說眾僧侶在雨季守戒3個月期滿后跪請佛祖訓示,后人效法,在此期間舉行敬老活動;獻袈裟節通常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緬歷7月月圓至8月月圓期間),善男信女要向僧侶敬獻袈裟。在8月月圓日點燈迎神,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此日又稱“光明節”。作家節在12月上旬,緬歷9月1日。古時舉行拜神活動,從公元1782年起演化成敬拜和獎勵“像神一樣崇高的”大作家們。1944年緬甸作協正式確定為“作家節”。
閱讀: 50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