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物產
澳自然資源豐富,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大出國土面積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主要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牡蠣等;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鋁礬土、氧化鋁、鉆石、鉭生產國,鉛、鎳、銀、鈾、鋅、鉭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
澳貨幣為澳大利亞元。澳元近年匯率波動較大。2015年8月,澳元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約為1:4.5,美元與澳元比價約為1:1.3。
(二)金融
澳金融業發達,服務完善。主要銀行有澳新銀行(ANZ)、聯邦銀行(CommonwealthBank)、國民銀行(NAB)和西太銀行(Westpac)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在悉尼均設有分行。
外幣現金通常需要兌換成澳元后使用。國際信用卡被廣泛接受。使用銀聯卡可在分布在各大城市的逾22萬家商戶消費,也可從貼有銀聯標志的ATM機上提取澳元現金。銀聯在澳24小時服務電話:1800 649 612。在部分商店刷卡消費,可能需按要求另付刷卡手續費。建議避免攜帶大量現金,盡量使用銀行卡支付。
個別超市設有自助繳費柜臺。幾乎所有商店都裝有攝像裝置,購物時務請如數付款。
(三)稅負
澳實行分稅制,分為中央稅收和地方稅收。聯邦政府主要征收的稅包括: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銷售稅、福利保險稅、關稅、消費稅等。各州政府主要征收的稅目有:工資稅、印花稅、金融機構稅、土地稅、債務稅以及某些商業買賣的交易稅等。在澳任何有收入的居民都需要有稅號(TFN)。申請稅號及有關稅率詳情請查詢稅務局網站。
(四)消費者權益保護
如遇產品和服務質量問題、價格欺詐、租房糾紛、出租車繞路等,可聯系各州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
地區
單位及聯系方式
堪培拉首都地區
北領地
新南威爾士州
維多利亞州
塔斯馬尼亞州
西澳州
昆士蘭州
南澳州
二、住宅房產
(一)租房
房屋出租者通常會在當地報紙和房產中介辦公地發布出租信息。中介公司會幫助尋找合適的房屋并看房。租房者可能被要求預付租金。首付通常包含合同到期后可返還的違約金。在澳租房需注意:
1、一定要簽署合同,否則合法權益沒有保障。如果對合同條款有疑問或有顧慮,建議簽署前尋求專業律師咨詢。租房者需履行相應義務,建議訪問各州官網了解更多信息:
● 堪培拉首都地區;
● 北領地;
● 新南威爾士州;
● 維多利亞州;
● 塔斯馬尼亞州;
● 昆士蘭州;
● 西澳州;
● 南澳州。
2、在未仔細閱讀、理解并接受租約所有內容前,勿輕易簽署租約。
3、與人合租的房租一般較低,但與合租者產生矛盾的可能性遠大于單獨租房。尊重合租人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起居,注意衛生。勿介入合租人隱私或家庭事務。
4、切勿拒交房租。
5、愛護房屋家具設施,未經書面同意,勿擅自對房屋設施進行改動。
6、與鄰居和睦相處,注意室外衛生。勿制造噪音,特別是在深夜。
各州政府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公租房(Public Housing),但排隊等候時間通常會很長。關于公租房的更多信息,請點擊訪問各州相關網站:
● 堪培拉首都地區;
● 北領地;
● 新南威爾士州;
● 維多利亞州;
● 塔斯馬尼亞州;
● 西澳州;
● 昆士蘭州;
● 南澳州。
(二)買房
當地居民通常會根據就業、上學、社區條件等因素考慮購買房屋及地產。在購房前,一般會選擇先租住一段時間。大多數房屋出售由中介機構完成,也有個別房主直接出售房屋。
非居民(非澳公民或澳永久居民)在澳購買住宅房地產 ,應事先向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申請并獲得批準。
點擊這里,了解臨時居民(PDF)和非居民(PDF)購買不動產的要求。請點擊這里(PDF),了解外國人購房的基本信息。
如何申請住宅房地產的信息,請點擊這里。常見問答,請點擊這里。
關于在澳出售、購買或建造房屋的信息,請點擊訪問澳商務部網站。
各州房屋購買、出租、出售的要求,請點擊這里。
三、經濟詐騙
澳大利亞法律體系和中國不同。請注意,不少在中國被認為是經濟犯罪而觸犯法律的案件,在澳可能被視為普通經濟糾紛而不會追究有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據澳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報告,2014年,全澳9萬多人報告被騙,涉及金額超過8,000萬澳元;截至2015年7月,委員會又接到4.5萬件詐騙投訴。
在澳中國公民盲目投資而上當受騙,造成巨額經濟損失的案件時有發生。來澳投資除了要了解投資項目本身的情況外,還要了解聯邦及各州相關法規,降低風險,特別要注意防范各類詐騙。
(一)常見詐騙
澳常見詐騙種類:
1、快速賺錢類:編造看似合理可信的項目,以快速賺錢做誘餌騙取錢財。主要形式有遺產騙局、尼日利亞騙局、回扣騙局、預付款騙局。不存在可以快速致富的計劃,在提供個人信息或付款之前要三思而行。了解此類騙局的特點和防范措施,請點擊這里。
2、虛假中獎類。以您贏得一個從未參加的彩票或其他中獎項目,試圖欺騙您先期付款或提供個人信息,主要形式有彩票中獎、低費用或打折旅行等。了解此類騙局的特點和防范措施,請點擊這里。
3、虛假慈善類。冒充慈善機構人員,以為自然災害慈善捐款等為由騙錢。了解此類騙局的特點和防范措施,請點擊這里。
4、浪漫約會類。利用交友網站、軟件或社交媒體,假裝約會,利用感情引誘您給錢、送禮或提供個人信息。了解此類騙局的特點和防范措施,請點擊這里。
5、物品買賣類。引誘您購買商品或服務。詐騙形式有虛假賬單騙局、網上購物騙局等。了解此類騙局的特點和防范措施,請點擊這里。
6、就業投資類。允諾提供所謂的就業或投資機會。騙局形式包括傳銷騙局、工作就業騙局等。了解此類騙局的特點和防范措施,請點擊這里。投資詐騙,請見后文。
7、盜用身份類。盜用您的個人、信用卡信息,或盜用身份開設詐騙賬戶等。詐騙形式包括盜用身份、網絡釣魚、黑客等。了解此類騙局的特點和防范措施,請點擊這里。
8、威脅敲詐類。盜用您的身份或錢財,包括以威脅生命或“綁架”電腦進行敲詐。了解此類騙局的特點和防范措施,請點擊這里。
跟進最新詐騙預警信息,請點擊這里。
(二)防范詐騙
1、詐騙無處不在。在通過電話、信函、電子郵件、當面或通過社交媒體與不認識的人或機構接觸時,首先要排除是否是騙局。遇到“天上掉餡餅”則更可能是騙局。
2、了解您的交往對象。如果通過網絡相識,或不確認對方身份,最好搜索了解對方以及與他們交往過的人員情況。
3、不要打開可疑文檔、廣告或電子郵件(應直接刪除),通過第三方如電話黃頁、網上搜索等,而不是對方提供的聯系方式驗證其身份。
4、確保個人信息安全。鎖好信報箱,粉碎個人賬單等重要文件,妥存密碼,勿在社交媒體上透露個人信息。個人信息和照片可能被利用去偽造身份或把您列為詐騙目標。
5、妥善保存手機及電腦。采用密碼保護,不要告訴他人,更新殺毒軟件,備份數據,保管WIFI密碼,避免使用公用計算機或低費用無線網絡登錄銀行賬號或提供個人信息。
6、小心設置密碼。使用不容易猜出來的復雜密碼并時常更新。安全密碼應包括大小寫字母、數字、符號。不同的賬號使用不同密碼。
7、當心任何索要個人信息或錢款的請求。切勿把信用卡信息、在線賬號信息或個人身份資料給不認識或不信任的人,勿輕易將錢物匯寄給他人。
8、網上購物要謹慎。尤其要小心難以置信的“便宜好事”。在信得過的網站購物。了解網上購物騙局,請點擊這里。
警示案例
◆ 2013年12月,澳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發布信息,提醒消費者注意防范“Woolworths消費者滿意度調查”騙局。該調查以支付150澳元禮品券為手段騙取消費者銀行賬戶信息。
◆ 2015年4月,多名中國公民通過網絡向新州某公司投資貴金屬。后該公司突然倒閉,當事人財產損失重大。
(三)投資詐騙
1、常見投資騙局
(1)投資電話。以股票經紀或投資經理身份,打電話稱可提供低風險,快捷,高回報的投資機會,或鼓勵投資海外公司,還編造理由稱不需要澳金融服務執照(Australian Financial Services-AFS)。電話推銷通常涉及股票、財產抵押或高回報不動產投資計劃、外幣交易等。
(2)股份促銷。通過電子郵件,或在網上發布帖子鼓勵您購買行情上漲的公司股份。騙子可能認為操控股價大起大落,從而騙取錢財。
(3)投資說明會。以投資專家或白手起家者的身份提供投資建議,故意引導您投資高風險行業,或通過收取入場費、兜售高價投資資料等騙取錢財。
(4)養老金詐騙。扮演理財顧問,聲稱有辦法讓您提前支取養老金。一旦到手,騙子就會收取高額手續費或讓您血本無歸。了解養老金有關規定,請點擊這里。
2、騙局征兆
遇以下情況,可能是投資騙局:
(1)對方不請自來,反復撥打電話,設法把您留在電話上,或以錯失良機為借口提醒您應該盡快行動。
(2)收到陌生人不是指定給您本人的電子郵件,提供一家特定公司的股份投資建議,有的還給您一種誤發給您的印象。
(3)聲稱“無風險”、“3年內成百萬富翁”或“快速致富”的廣告或投資說明會。
(4)受邀參加低費用投資說明會,實際上要繼續參加今后的說明會需要支付高額入場費。騙子可能告訴您愿意為入場費或投資提供貸款。
(5)承諾可提前幫助解凍養老金賬戶的廣告。
3、自我保護
(1)勿把個人信息給不請自來者,勿回復提供投資建議或機會的電子郵件。掛斷電話或刪除郵件。
(2)警惕任何無風險或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機會。
(3)檢查對方是否在安全投資委員會-ASIC網站注冊登記,所有合法投資機構均應在網上注冊,并持有Australian Financial Services-AFS執照。
(4)檢查對方公司是否在ASIC錄入的黑名單公司之列。如在,則勿與對方交易。
(5)即便對方施壓,也不要急于在投資說明會上承諾投資,而應向專業人士尋求獨立的投資建議。
(6)勿回復陌生人提供股份預測、投資建議的電子郵件,務必核查有關公司的股票交易現值和近期表現情況。
(7)55歲以下人士切勿相信可提前解凍養老金賬戶。對老年人預防被騙的專門忠告,請點擊這里。
更多投資詐騙信息,請點擊訪問《澳大利亞有組織嚴重投資犯罪報告》(PDF)。
(四)尋求幫助
如果錢財被騙或個人信息被泄露給騙子,一般很難挽回損失,但還可采取以下措施減少或防止更多損失:
1、立即停止付款,并聯系銀行或信用卡公司,通知其停止轉賬或凍結賬戶,或申請返還您的信用卡額度。
2、 恢復被盜身份。聯系iDcare,電話:1300 432 273;申請受害者證明()。
3、及時報告主管部門:
案件類別
報告單位
銀行相關詐騙
開戶行或信用卡公司
網絡犯罪
財經投資詐騙
欺詐和盜竊
當地警方:131 444,維州請點擊這里。
垃圾郵件
稅收相關詐騙
其他詐騙
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Scamwatch:1300 795 995,在線報告詐騙,請點擊這里。更多聯系方式,請點擊這里。
4、提醒他人。通知網站、社交媒體、電子郵件或電話供應商,以便其采取措施,告知親友,或報告所在行業協會等。
5、更新網上密碼。如果認為電腦或手持設備被入侵,應使用殺毒軟件檢查,并更新網上密碼。
6、聯系各州消費者保護機構。
7、避免繼續受騙。在騙局被識破后,騙子可能采取其他方式繼續行騙,如以執法機構名義聯系要求支付案件調查費等,需繼續保持警惕。
8、請訪問本手冊緊急求助方式,聯系其他可能提供幫助的機構。
了解詐騙案例,請點擊這里。
閱讀: 57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