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教育】俄羅斯共有博物館2600余所,其中藝術博物館325座,歷史和考古博物館509座,地志類博物館1366座。參觀人數超過8500萬。圣彼得堡的埃爾米塔什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歷史文化博物館之一。在俄國收藏外國美術作品居第二位的是莫斯科的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最大的俄國藝術博物館是莫斯科的特列基雅科夫美術館。圣彼得堡的俄國博物館收藏著同樣寶貴的俄國藝術品。
俄羅斯共有圖書館15萬多所,共有圖書、雜志、報紙以及其它出版物和文獻50多億冊。位于莫斯科的俄羅斯國家圖書館是俄國藏書最多的圖書館。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羅斯民族圖書館是俄羅斯對公眾開放的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俄羅斯共有聯邦級圖書館9所,藏書約9457萬冊。
俄羅斯是一個有著悠久戲劇傳統的國家。俄國第一個劇院建在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的宮殿,而俄國第一座向公眾開放的劇院是伊麗莎白女皇1756年在圣彼得堡下旨籌建的。目前,俄羅斯共有618座劇院,其中歌劇和芭蕾舞劇院74座,戲劇、戲劇和音樂劇院354座,兒童和青少年劇院174座,觀眾超過3200萬。
觀看馬戲是俄羅斯傳統的娛樂方式。目前,俄共有68個馬戲劇院,其中43個有固定演出場所,25個流動演出。每年觀眾超過1100萬。
2012年,在俄羅斯舉辦“德國年”;與中國舉行了“中國文化節”大型雙邊文化交流活動。2012年,俄羅斯舉行了1812年戰爭勝利200周年慶祝活動、莫斯科國際軍樂節、國際博物館藝術節、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建館100周年慶祝活動。2012和2013年與巴西互辦文化節;2013年,在德國舉辦“俄羅斯年”;與荷蘭互辦國家年。
俄羅斯教育類型分為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兩種。基礎教育包括:學前教育、初級基礎教育(小學1-4年級)、基本基礎教育(初中5-9年級)、完全基礎教育(高中10-11年級)。職業教育包括:初級職業教育(相當于我國的中專,新教育法已經取消這個階段)、中等職業教育(相當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大學本科和碩士)、大學后職業教育(副博士、博士)。
2012年,俄羅斯共有學前教育機構44884所,其中位于農村地區的有18021所。從類型上分,一般幼兒園22572所,特色幼兒園8633所,補償性幼兒園1149所,照顧和保健幼兒園579所,混合性幼兒園8012所,兒童發展中心3004所。近幾年,由于推行鼓勵生育的人口政策,部分學前教育機構設施的老化,在全俄范圍內出現了學前教育需求的高峰,入園、入托名額供不應求。該年度學前教育機構在學兒童566.1萬人。
2012年,俄羅斯共有公立普通教育機構46427所,比2011年減少了4.6%,比2009年減少了15.6%。其中,城鎮學校18094所,比2011年減少了256所,農村學校28333所,比2011年減少了1974所。在校生1336.1 9萬,其中,城鎮學生969.00萬人,農村學生367.19萬人。此外,俄羅斯有遠程普通學校562所,位于城市的有406所。在校學生12.4萬人。夜校1196所,在校學生24.73萬人。為保證教育質量,俄羅斯對中小學校班級人數有嚴格規定,一般不超過25人,平均班級人數為:小學17人,初中18人,高中17人。
俄羅斯自2001年起在基礎教育畢業階段試行統一國家考試,考試科目共11門,其中數學、俄語為必考科目,其它為選考科目。選考科目根據所報考大學和專業要求而定,但參加各科奧林匹克競賽并獲獎的學生可以免考獲獎科目。2007年統一國家考試推廣至全國,2009年起作為中學畢業和大學入學的必須形式,莫斯科國立大學和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和其它一些符合條件的大學和專業有權進行補充測試。2012年,有88萬人參加了統一國家考試,其中應屆畢業生79萬,其他人員9萬。
俄羅斯初等和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目標是培養技術工人,分為普通職業教育和雙證職業教育兩種類型。普通職業教育即在基本基礎教育或完全基礎教育的基礎上進行職業培訓,分為9年級畢業后進行1至2年半的職業教育和11年級畢業后進行1至1年半的職業培訓;雙證職業教育即中學畢業證和職業教育文憑雙證教育,畢業生即可持職業教育文憑工作,也可以持中學畢業證參加大學入學考試。學習期限分9年基礎教育+至少3年職業教育和11年基礎教育+1至1年半職業教育兩種。
截至2011年底,全俄共有中等職業學校2925所。其中,公立2665所,私立260所。在校學生208.2萬人。其中公立學校的學生198.4萬人,私立學校的學生9.8萬人。
高等教育分為高等專業教育和大學后專業教育兩部分。高等專業教育可以授予學士學位(4年)、專家學位(5-6年)、碩士學位(2年)。按俄羅斯規定,獲得專家學位和碩士學位的人有資格申請學銜或攻讀副博士學位(等同于中國的博士學位)。大學后專業教育包括進修、攻讀副博士和博士學位等。俄羅斯將大學后學歷教育統稱為研究生教育,分為兩個層次:副博士研究生,學制三年,畢業后授予副博士學位;博士研究生生,學制3-4年,畢業后授予博士學位。
2012年,俄羅斯共有高校1080所,其中,國立高校634所,非國立高校446所。在校大學生總計649.00萬人,其中,國立高校在校生人數545.39萬,非國立高校在校生人數約103.61萬,兩者的比例為5.26:1。在國立高校的545.39萬在校生中,245.52萬人為預算內名額(公費生),占總數的45.0%。2012年,國立高校的在編教師共31.90萬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有4.1萬人,具有副博士學位的有16.9萬人。
2012年,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校共40所,分三個層次:享有高度自治權的聯邦政府直屬高校——莫斯科國立大學和圣彼得堡國立大學、9所聯邦大學和29所國家研究型大學。
【新聞出版】俄全國共有3萬多種報紙雜志。其中屬于全國性報刊、且發行量較大的主要有:1、《俄羅斯報》,政府機關報,1990年11月11日創刊,在俄全境及獨聯體國家發行,日發行量22.9萬份。俄國家的各種法律法令文件生效后須在該報全文發表。目前,該報在俄國內設有32個記者站,在獨聯體和歐洲設有16個分社。2006年,在北京設立分社。2、《消息報》,私營報業,社會政治類報紙,曾為蘇聯政府機關報,1917年3月創刊。1991蘇聯解體后,該報重組為私營報業。每周一至周五出版五期,并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發行周末增刊。在俄境內的發行量約15萬份,在獨聯體2.3萬份,在歐洲4000份。2010年,在北京設立分社。3、《獨立報》,私營報業,1990年12月21日創刊。以報道俄國內及國際重大社會、政治問題,以及文化、體育等新聞為主。4、《生意人報》,1989年12月創刊,為周報,也是蘇聯第一份私營商業出版物。1992年9月,改為日報。目前,旗下有《政權》和《金錢》兩種知名商業周刊和《星火》等社會政治雜志。5、《莫斯科新聞報》,2010年創刊,其前身為2000年3月創刊的《新聞時報》。以報道社會和政治類新聞為主,同時也包括財經、商貿、文化、體育等新聞。每周一至五發行五期,每期12個版面。主要在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發行。6、《共青團真理報》,為蘇聯時期主要報刊之一,1925年3月13日創刊,在世界上48個國家出版發行。7、《總結》雜志,創刊于1997年,為周刊,是俄目前較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社會政治性題材刊物。發行范圍較為廣泛,在俄國內各個地區和獨聯體國家均有發行。此外,該雜志還是“漢莎”航空、捷克航空、英國航空等多家歐美航空公司的贈送讀物。此外,在俄較有影響的刊物還有《真理報》、《議會報》、《公報》、《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勞動報》、《論據與事實報》等。
主要通訊社有:1、俄通-塔斯社,官方通訊社,俄三大通訊社之一。其前身是蘇聯時期的塔斯社及1992年月1月成立的俄通社,隨后正式更名為俄通-塔斯社。目前,在俄境內擁有8個區域中心和34個分社,在世界各地擁有75個代表機構,同路透社、美聯社、共同社和新華社等70多家世界各地的通訊社建立了信息合作關系。2、俄羅斯新聞社,簡稱俄新社,俄三大通訊社之一。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蘇聯新聞社,目前是俄政府對外宣傳的主要通訊社。其通訊網絡覆蓋了全俄、獨聯體及世界其他地區的40多個國家,擁有巨大的圖片庫,庫存約100萬張,每天以俄文、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塞爾維亞文、中文、日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發布社會、政治、經濟、科學和金融方面的消息。該社擁有舉辦新聞發布會的專業信息平臺,為俄總統辦公廳、政府、議會、各大部委、地方權力機關及其他社會團體提供信息服務。旗下的俄新網中文版是俄媒體第一家中文電子媒體。2004年5月,在北京設立分社。3、國際文傳電訊社,俄三大通訊社之一。成立于1989年9月,系蘇聯時期首家非國有通訊社。是俄目前在現代IT領域和其他經濟部門中唯一掌握金融市場信息的專業化機構。用包括俄語、哈薩克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阿塞拜疆語,以及英語、德語等100多種語言發布各類信息。專門設有“國際新聞”、“中國新聞”以及“中國經貿述評”等欄目。2002年,在北京設立分社。4、波羅的海新聞社,俄國家級通訊社,2000年在圣彼得堡成立。在俄國內和獨聯體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擁有廣闊的信息網、專業的工作團隊及多個科研中心,與國內外多家媒體建立了信息合作關系。官方網站ROSBALT.RU已成為俄重要網絡資訊來源之一。2010年,在北京設立分社。
主要廣播電臺有:1、“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隸屬于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是俄政府主要外宣媒體。其前身為1929年成立的蘇聯國有電臺,1989年1月1日使用現名對外廣播。目前,用38種語言全時段通過短波、中波、調頻、衛星和移動電話網絡向160個國家和地區播發信息,聽眾達到1.09億。電臺網站用33種語言播發新聞,其中包括中文網頁。2、“莫斯科回聲”廣播電臺,私營電臺,成立于1990年。全天使用俄語廣播,主要受眾為俄國內和獨聯體地區。3、“燈塔”廣播電臺,是歷史悠久并較有影響的俄國家音樂電臺。1964年根據前蘇聯政府的有關決定建立。該電臺每半個小時播發5分鐘的新聞內容,其他節目的設置還有音樂、直播、晨間幽默、專訪和廣播電影等欄目。該電臺目前擁有三套廣播頻道。
主要電視新聞機構有:1、“全俄廣播電視公司”,俄國家電視臺,成立于1990年7月。旗下設有“俄羅斯-1”綜合頻道、“俄羅斯-2”體育頻道、“俄羅斯-24”新聞頻道、“俄羅斯-文化”頻道等。其中,“俄羅斯-1”綜合頻道成立于1991年5月,覆蓋全俄及部分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國家,俄境內觀眾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8.5%,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國家約有5000萬觀眾。“俄羅斯-1”綜合頻道節目種類多樣,包括新聞、電視劇、電影、電視評論、脫口秀、大型文藝和記錄片等,同時直播重要大型活動和社會政治事件。該頻道的《消息》節目在俄具有重要影響力,收視率很高,多次獲得俄國內電視新聞類節目大獎。“俄羅斯-24”新聞頻道,為俄唯一一家全天24小時播發新聞節目的電視頻道,以播發俄國內新聞和國際新聞為主,同時以傳播迅速、信息量大見長,重要新聞節目連續滾動播出。2006年,在北京設立分社。2、第一電視臺,國家參股的綜合性電視臺,其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的蘇聯中央電視臺,受全蘇廣播電視委員會領導。蘇聯解體后,1991年在其基礎上成立奧斯坦基諾國家電視廣播公司。1995年2月28日,奧斯坦基諾電視廣播公司并入新成立的俄羅斯公眾電視股份公司,并改稱俄羅斯公眾電視臺,2002年9月更名為第一電視臺。在俄本土覆蓋率達到99.8%,觀眾1.4億。1988年,在北京設立分社。3、獨立電視臺,俄目前唯一經過聯邦政府批準的私營電視臺,成立于1993年。除俄本土外,還覆蓋到獨聯體國家以及西歐、中東、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4、中心電視臺,隸屬于莫斯科市政府,成立于1997年。節目覆蓋俄大部分地區和部分獨聯體國家以及歐洲國家。5、“今日俄羅斯”電視臺,隸屬于俄羅斯新聞社,是俄主要外宣電視媒體,成立于2005年。目前,是俄第一家全數字化電視頻道,多語種24小時播報。下設英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等5個主要頻道,在英、美、法、中東等16個國家設有21個分社。
閱讀: 34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