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動態 / 2016-11-04 09:26
-
5月20日,《福建日報》頭版頭條刊發報道《異國他鄉 黨旗飄揚》,文中提到中國武夷黨建工作與海外業務同步發展,實現黨組織在海外項目的全覆蓋;中國武夷著力發揮黨組織和黨建工作的優勢,將其轉化成為中國武夷海外項目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的經典案例。還報道了中國武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公益事業,贏得企業口碑。 以下是報道全文: 作為福建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中國武夷堅持將黨建作為海外業務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強大動力,實現黨組織在海外項目的全覆蓋 異國他鄉 黨旗飄揚 幾天前,國內某家居建材流通龍頭企業高管給丘亮新講述了一段親身經歷——這位高管到肯尼亞考察市場,一下飛機,坐上出租車,就與司機攀談起來,問及在肯尼亞哪家中資企業最出名,司機脫口而出,中國武夷! 丘亮新就是中國武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出租車司機眼中最出名的中國武夷,是福建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更是閩企“走出去”的一張金字招牌。目前,公司已連續20年躋身美國《工程新聞記錄》“全球250家最大國際工程承包商”之列,并躋身商務部“最具創新力走出去企業50強”。其海外業務的利潤,占福建建工集團利潤總額的70%以上。 “一條適應海外實際、符合國際業務發展需要的黨建工作新路子,是公司‘走出去’發展壯大的最有力保障。”丘亮新表示。 黨建工作,與海外業務同步 走出國門之初,中國武夷在海外的工程項目點多面廣線長,呈現高度分散性、特殊性、艱苦性和復雜性等特點?!皩緛碚f,‘走出去’的第一位始終是穩健,在此基礎上才追求賺錢?!鼻鹆列抡f。 由此,中國武夷提出,要“走得出、立得住、站得穩”。圍繞這一目標,公司黨委制定了“四同步、全覆蓋、高起點、嚴規范”的黨建工作思路:在設立組織機構的同時,同步建立黨組織;在配備行政領導的同時,同步配備黨組織書記;在明確海外業務發展任務的同時,同步明確海外黨建工作職責任務;在開展海外業務的同時,同步開展黨建工作。 按此要求,公司在具備條件的境外單位單獨組建黨支部或者黨總支,規模小、黨員少的單位在同一區域內組成聯合黨支部。 丘亮新認為,做實黨建工作的關鍵,是選派、管理好駐外干部、員工。因而,公司挑選政治素養好、協調能力強,既熟悉黨務工作,又懂施工生產、經營管理的黨員干部擔任海外黨組織書記或副書記,有的分公司還配備專職黨務干部。同時,實行“雙向進入”和“一崗雙責”制度,海外公司董事長兼任黨支部副書記,黨支部書記兼任分公司副經理,推進黨政融合,擴大黨組織工作面,形成黨政領導齊抓共管、相互協調、共同推進的海外業務工作格局。 目前,中國武夷共建立海外黨組織15個,擁有黨員90名,占海外員工總數的22%。在黨員中,35歲以下的占76%,大學本科以上的占93%,中高級以上職稱的占50%,黨員隊伍年輕、學歷高、專業技術能力強的特點十分鮮明。 項目建在哪,黨組織就延伸到哪,活動就開展到哪,黨員作用就發揮到哪,中國武夷實現了黨組織在海外項目的全覆蓋。 條件艱苦,黨員帶頭保工期 黨組織和黨建工作的優勢,轉化成為中國武夷海外項目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以肯尼亞為例。中國武夷肯尼亞黨總支,是中資企業在肯尼亞設立的首個黨總支,為項目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截至目前,公司共在肯尼亞承攬42個項目,先后開發了總部辦公樓、職工住宅、商業住宅、別墅等4個房地產項目,總投資1.87億元。同時,投資建設5個碎石建材加工基地,擁有1000多臺套的施工機械裝備,價值超過1.5億美元。去年,公司又新簽11個項目,累計合同金額達16.08億元。 “海外工程項目建設條件艱苦,工期緊、任務重、要求高、政治敏感性強,黨建工作帶來的凝聚力、戰斗力,對項目任務的推進和完成至關重要。”丘亮新說,海外黨員始終做到上班最早到場、艱苦作業最先進場,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黨員意識牢記于心,中國武夷贏得人心。 2010年開建的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是迄今中國政府最大的援坦項目,亦是中國武夷在非洲承接的首個公共建筑項目。坦桑公司黨員發揮模范作用,帶領全體工程技術人員堅持高起點、高水準,優化施工方案,改進施工工藝,確保項目如期建成移交,樹立了中國援坦又一里程碑。 2011年5月,肯尼亞西卡高速公路項目進入關鍵階段,項目黨小組開展了“黨旗飄揚西卡路,黨員帶頭保工期”的主題實踐活動,苦戰一個月,當月完成施工產值3.71億肯先令,同比上漲525%,單月澆筑混凝土6025立方米,確保了工程項目序時進度和關鍵節點,被譽為“中國速度”。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奮戰,項目黨小組和黨員帶領職工克服種種困難,提前實現全線通車目標,項目還榮獲肯尼亞“2012-201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 本月底,肯尼亞西南部一條70多公里長的普通公路將基本實現全線通車。這條公路原由印度企業承建,開工4年工程進度仍不到20%。去年5月,在肯尼亞國家工程部的牽線下,中國武夷接手,至今僅一年時間。 背井離鄉,黨組織溫暖如家 通過黨建工作,中國武夷培養了一支和諧穩定、有力有為的員工隊伍。 根據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特點,中國武夷海外黨組織實行按崗位、任務、業績定酬的分配辦法,對貢獻突出的人才采取科學靈活的獎勵形式,實現分配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直接掛鉤,徹底打破薪資的平均主義,形成了重實效、重分配的激勵機制。 “這不僅是對員工的共同約束,還實現了員工在企業發展中的效益共享,大家自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丘亮新說。 因海外公司多處于第三世界國家,工程項目又分布于熱帶沙漠、高溫炎熱區域,項目分散、環境惡劣,員工的社交面窄,隊伍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穩定就成了黨組織面臨的重大課題。如何改善員工生產生活條件? 在黨組織的帶領下,海外公司實施了“五個一”工程,即建設一個活動室、一個食堂、一個菜園子、一支青年突擊隊、開展每月一次優秀員工評選,基本達到了每個項目部都建有標準化的職工宿舍、餐廳、浴室、文體活動室,開通網絡通信,架設電視接收設備,方便員工隨時和家人溝通聯系,并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 而在面對局勢動蕩、疫情和突發事件時,海外黨組織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及時紓解矛盾,提高現場穩定和整體安全水平,成為員工主心骨。比如,在幾內亞埃博拉病毒肆虐期間,黨組織帶領隊伍按時開工建設中國政府援幾內亞廣電中心項目,完成國家交予的外交任務;在肯尼亞當地部族產生沖突及南蘇丹發生戰亂人員撤離中,黨組織亦千方百計做好隊伍的穩定工作,確保了撤離安全。 此外,“走出去”這些年來,公司黨組織在海外開展公益事業80多項,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修路、打井、賑災、建學校,解決當地老百姓吃水難、上學難、出行難問題,為項目建設、企業發展贏得良好口碑。(來源:福建日報 記者 謝賢偉)
閱讀: 66 次